當前位置:首頁 >> 行業動態 >> 正文 |
汽車安全氣囊緣何成了“炸藥包” |
|
文章來源:遼寧二手車 添加人:zhangchenxi 添加時間:2022/9/2 10:48:58 |
緩慢倒車,未發生任何碰撞,安全氣囊卻炸開了。市民小蔡向本報記者講述了她的“驚魂一刻”。 安全氣囊離奇自爆 動靜很大 鄰居以為發生了爆炸 8月20日上午10點鐘左右,小蔡開著轎車回家給寶寶喂奶,10點半,喂好奶后準備開車回公司。沒想到,車子剛發動,倒車還不到1米,“砰”的一聲巨響,一股氣浪撲面而來,陣陣黑煙升起,伴有嗆人刺鼻的怪味。 小蔡被嚇得魂飛魄散,掙扎著打開車門,腳一著地就落荒而逃,跑出百米開外才敢回頭看。只見車里的黑煙還在往外冒。“那一剎那,感覺有東西在胸口炸開來,我的第一反應還以為車子要爆炸了,忍著疼痛飛快跑下車,逃命要緊!” 附近鄰居聞聲而動,以為是發生了爆炸,紛紛跑出來一探究竟。 過了10分鐘左右,見車子沒什么動靜了,黑煙也漸漸消散,小蔡才敢壯著膽子和幾個男鄰居、保安湊過去看。只見方向盤上鼓出來一個大大的米色氣球,這下子大伙全明白了:方向盤主氣囊炸出來了! “幸虧小孩子沒在車子上,要不然可能問題就大了。”看著自己雙臂通紅、胸部疼痛,喘氣都困難的小蔡既后怕又慶幸。小蔡回憶說:“倒車過程中我的車沒有撞到任何障礙物,氣囊莫名其妙就爆炸了,安全氣囊不但不安全,還傷了人。” 小蔡告訴記者,受此驚嚇,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,奶水都回掉了,她現在只能給孩子喂奶粉。 “我當時就傻眼了,就一直呆呆地看著,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。在圍觀鄰居提醒下,才清醒過來,趕緊打4S店的電話。”小蔡說。她撥通了4S店電話后,一名陳姓技術總監聽完整個事情經過后,覺得很不可思議,于是她得到的答復是:“除非車子發生碰撞,不然,這樣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。” 當時,小蔡都要哭出來了:“我把細節都和技術人員講得清清楚楚,方向盤炸開了,腳也軟了,他們還讓我開車過去!”小蔡希望工作人員親自到現場,查看一下事發現場。20多分鐘過去了,對方還是沒有來人,仍要求小蔡把車子開過去。無奈,小蔡只好撥打汽車生產廠商的客服電話,再次請求工作人員來現場。又過了一個多小時,工作人員才來到現場,一番檢查之后,車子由工作人員開去了4S店。 據記者了解,小蔡的車子是從別人那里轉手來的,屬于二手車。車子過戶時間是去年12月24日。雖是二手,買來時也是一輛未上牌的新車,花了10萬元錢左右,到目前為止才開了5500多公里。 “之所以要買車,主要是孩子剛出生7個多月,要喂奶、打預防針,雜七雜八的事情很多,打車太麻煩,買個車方便。” 按照小蔡的說法,車被拖走之后兩天左右,陳姓技術總監曾打過電話給小蔡,說新配件已經到了,換上去就好了。當小蔡問及除了修車,后續問題如何解決?技術總監則說了一句:“車開走就好了!” 這讓小蔡很不滿意,她認為車商的服務不到位,對這起事故不是很重視。8月27日下午,小蔡找到4S店討說法。4S店總經理朱先生向小蔡表達了歉意。他坦言,這款車的汽車方向盤主氣囊意外炸開實屬特殊,也是該品牌轎車的“全國第一例”。以至于車主向4S店求助時,技術人員都難以置信。 安全氣囊緣何成了“炸藥包” 廠家說法:主氣囊內部電線短路 朱經理承認,他是在事故后的第三天才知道這起事故的,技術部門并沒有第一時間向他匯報此事,內部溝通上確實存在問題。“此外,工作人員的反饋、匯報,也需要一定時間。事發后,領導也很重視,特地請從馬來西亞過來的技術人員進行診斷。我在8月26日下午得知此事,就召集電工、機修工、技術工、站長、副站長等負責人,對事故原因進行排查。最后的診斷結果表明,主氣囊內部有一根電線短路,才造成突然爆炸。”朱經理解釋說。 另一名副總楊先生說,全新的原裝配件已經到位,會盡最大的努力將車子恢復原樣,就等客戶同意。關于補償客戶損失的問題,4S店和廠商負責人均表示,車主小蔡有什么要求盡管提。之所以事故拖了一周仍未處理解決,楊先生解釋說:“廠商曾試圖聯系車主,但打了很多次電話都沒人接。” 小蔡解釋,由于要帶孩子,手機也不經常帶在身上,電話就經常漏接。雙方都挺忙,一來二去,事情就拖了一下。 車主與廠家基本達成一致 8月27日、28日,雙方都在努力協商。車主小蔡的態度很明確:退車,另給予一定數額的經濟補償。 經過一番驚嚇,小蔡現在連車都不敢開了,平日坐車,也都盡量遠離駕駛室。小蔡怕車子即使修好了,難保以后不會發生類似的事情。“我現在的手都抖得厲害,已經不敢握方向盤了。”小蔡說,“一開車就精神緊張,已經有陰影了。除了退車,我真沒想過其他解決方案。” “我真是萬幸現在還能跟你說話,如果在高速上出事,就沒命了!”28日,車主小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。 廠家一名負責人表示,公司已盡最大誠意和努力解決此事,盡量滿足車主所提出的要求。目前,協商仍在繼續,不過雙方已基本達成一致,車主小蔡對28日的協商中廠家態度比較滿意。 記者后記: 每年,因為設計缺陷、安全隱患,總會有幾起車輛召回事件,許多車主對此也表示理解,甚至已經習以為常。汽車是一部機器,出現問題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,車企推卸和逃避的態度,會讓車主們寒心。 記者在網上搜了一下,發現安全氣囊的問題,許多品牌的汽車都曾發生過。一些是車主養護不當造成的,另一些是車輛本身的質量問題。對于后者,汽車生產企業如能及時、主動糾正錯誤,并勇于承擔責任。廣大車主仍會對如此負責任的車企刮目相看。(沈陽二手車) |